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员半千677年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浐水之滨
张评事至。
辱惠书及诗。
把玩无厌。
暂如有叙。
上言离恨。
下勖交情。
笃以猛风乾苏之谈。
弥以骤雨湿薪之喻。
闻义则徙。
道存于起予。
而儗人失伦。
事均乎玩物。
借如诚说。
盖足下之不知言
倘或剧谈。
岂吾人之所仰望。
夫鲲之为鱼也。
潜碧海。
泳沧流。
沈鳃于勃海之中。
掉尾乎风涛之下。
而濠鱼井鲋
自以为可得而齐焉。
鹏之为鸟也。
刷毛羽。
恣饮啄。
戢翼于天地之间。
宛颈乎江海之畔。
而双凫乘雁。
自以为可得而亵焉。
及其化羽垂天。
抟风九万。
振鳞横海。
击水三千。
宁肯借翰于抢榆。
假力于在藻。
资江滨涓流之水。
待堀堁扬尘之风哉。
张子房之达人也。
击水抟风之适焉。
朱买臣之屈已也。
戢翼沈鳃之致焉。
足下雅得古人之致。
不乏先贤之遇。
自守庄筌。
无婴魏网。
亦宁不知在藻抢榆之力。
非击水抟风之助哉。
而词旨殷勤。
深所未谕。
盍言尔志。
岂若是乎。
夫人生百年。
物理千变。
名利宠辱之形立矣。
爱憎毁誉之迹生焉。
其有道在则尊。
德成而上。
幽贞为虚白之室。
静默为太元之门。
知轩冕是傥来。
悟荣华非力致。
苟斯道之不坠。
亦何患乎无成。
而欲图侥倖于权重之交。
养声誉于众多之口。
所以杨朱徘徊于岐路。
阮籍怵惕于穷途。
嗟乎。
霜往露来。
岁寒不待。
山高河广。
离会无时。
桂树寒花。
公子去而忘返。
松岩春草。
王孙游以不归。
去矣员生
远离隔矣。
音尘不嗣。
情其劳矣。
畏途穷谷。
静躁殊矣。
惠而好我。
无密尔音。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八十一 甲寅 清 · 朱彝尊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九
野王台废只空墩,翁子坟荒有墓门。
舍宅尚传裴相国,移家曾住赵王孙白莲寺隔水有顾野王读书台朱买臣墓在甪里街北真如寺相传裴休宅赵王孙孟坚也居广陈里)
注:白莲寺隔水有顾野王读书台址。朱买臣墓在甪里街北。真如寺相传裴休宅赵王孙孟坚也,居广陈里。
论措置之策劄子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 南宋 · 冯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五、《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四
臣闻道路之言,以为虏人将有败盟之意。
臣窃谓议论定然后可以言措置,措置定然后可以言成败。
何谓议论定然后可以言措置?
今之议者,不知以和为可保欤?
欲和者在我,制和者在彼。
彼初无礼义也,利则旋来,否则且已。
自败榷场以后,日急一日,广有调发,别无邀求,不可窥测。
若曰添岁币,则彼之互市之所入,岁以钜万计,略不顾惜。
议者犹欲以赵元昊待之,谓绝岁币可以使之坐困,添岁币可以使之弭伏,亦已疏矣。
若曰遣泛使,则将命往来,不过谨守常议而已。
互相堤防,例不敢分外出一语,虽百辈何益?
况吾之国势未振,使人无不少假借,虽有富弼者,决不能与虏交口辨事也。
若曰吾奉事之惟谨,彼将有所不忍,则史册所载小国之事强国,其谨亦多矣。
齐王事楚,楚襄王事秦,非不谨也,秦岂以谨故不加兵哉!
臣愚反复熟论,以为虏人之必来,如盛夏之必热,但未必在三伏之日也。
昔魏遣于谨伐梁,是时元帝方与群臣讲《老子》,或曰:「兵且至,丁卯罢讲」。
或曰:「魏不来,庚午复讲」。
江陵受围,乃缚手无策,急召王僧辩建康王琳湖州,未至而城墟矣。
朱买臣在围中,按剑进曰:「惟斩宗懔、黄罗汉,可以谢天下」。
帝曰:「曩实吾意,宗、黄何罪」?
臣尝读书而悲之。
今日之事,议论贵乎一定,措置欲其万全,宵衣旰食,与腹心大臣日夜谋所以立国之道,使不至仰人求活,则彼此安静,来则有以待之,勿以今日之报急而焦劳,明日之报缓而閒暇。
孟子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又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何谓措置定然后可以言成败?
不知两淮已有备否,议者皆曰:「结民社矣」。
夫民社者,保聚可也,应援可也,护辎重可也,独不可迎敌耳。
建炎三年冬,虏人再犯淮甸,是时兵民无虑十五万,虏兵才万人,来去自若,如入无人之境。
责之迎敌,必如陕西之弓箭手而后可也。
臣欲乞以见耕之田蠲其赋役,率为亩二百而出一兵,不可则三百,又不可则四百,足以招之而止,未耕之田又加优焉。
大抵使为兵者常逸,为民者常劳,磨以岁月,可使有勇。
州县所蠲一钱,朝廷与之一钱,不过捐十万缗,得万兵矣。
县官养万兵,岁不下百万也。
虽然,官军不振,则民兵不能自立,不知两淮已有兵否?
建炎二年二月二日,虏人渡淮,明日扬子桥
若复乘虚,一日一夜长驱临江,则江南人心动摇矣。
朝廷近以武臣典郡,然所遣皆无兵马,虽韩、彭何益!
臣愚乞以营田为名,择见管军统制官之循良者,全军出守,因而耕作,而入其租;
增置通判,以莅民事;
然后命宿将中为民属望可以附众、可以威敌者,使统两淮营田
如此则形势强,藩篱固,欲守则守,欲战则战,败则可以削,走则可以诛矣。
臣无任昧死纳忠之至。